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历史纪年表_高考历史年代表

tamoadmin 2024-06-12 人已围观

简介1.谈谈对高考制度与科举制度的认识2.高考复习攻略3.求‘‘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4.上海高考时间2023年具体时间介绍几种常用的历史列表方法?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庞杂,同学们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列表可以使所学历史知识通过归类、概括,提炼教材中的有效信息,归纳重要知识点,使所学知识简约化、条理化、系统化、完整化,帮助同学们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中,认识历史纵的发展规律和横的普遍联系,培养同学们的历史思维能

1.谈谈对高考制度与科举制度的认识

2.高考复习攻略

3.求''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4.上海高考时间2023年具体时间

高考历史纪年表_高考历史年代表

介绍几种常用的历史列表方法?

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庞杂,同学们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列表可以使所学历史知识通过归类、概括,提炼教材中的有效信息,归纳重要知识点,使所学知识简约化、条理化、系统化、完整化,帮助同学们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中,认识历史纵的发展规律和横的普遍联系,培养同学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历史列表法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好的历史简表可以起“历史教具”的直观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一、历史列表法的种类?

(一)大事年表:

课后大事年表中的历史知识,是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但仅靠掌握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需要和高考的命题趋势,对重要的历史知识进行筛选、细化,重新排列组合新的大事年表,对课后大事年表中的历史知识进行补充。

1、综合大事年表:

以时间为序,将课本提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历史事件排列在一起,列成一表,即综合大事年表。如中学历史课本每册课后的大事年表。

例1:南北朝(420~589年)?

420年 宋朝建立,南朝开始?

439年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朝开始

485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例2:世界史部分大事?

1836——1848年 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 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1848年2月 《***宣言》发表

1848~1849年 欧洲革命?

2、中外综合大事年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近年高考增加了大量中外历史对比的内容,列中外综合大事年表(在某个同一时期内的发生的中外历史大事),可以起到中外历史比较作用,从中探索中外某个历史阶段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例:1920——1922年间中外历史综合大事年表?

时间

中国史大事

世界史大事

1920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爆发

1921

中国***成立

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

中国***第二次

全国代表大会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结束

华盛顿会议结束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二)专题归纳表:

围绕某一历史事件或将散见于历史教材中的同一类别或具有相同性质的历史事实,按照历史的诸要素(时间、地点、内容、结果、性质、意义等)列专题简表。它要求历史事件的完整性,不一定按照时间顺序列表。?

1、围绕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列表。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可按战争发展的进程分成三个阶段以时间为序列表。第一阶段(1939年大战爆发——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意、日、法西斯暂时处于优势阶段;第二阶段(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结束)战争进一步扩大和德、意法西斯被迫转入防御阶段;第三阶段(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5年德、意、日法西斯溃灭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阶段。如归纳李鸿章历史活动的几个方面,可从创办洋务、卖国投降、镇压革命等方面归纳列表。(表略)?

2、将散见于教材中的同一类别或具有相同性质的历史事实列成表。如中国封建社会历朝(代)农民战争;中国古代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文学艺术;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召开的重要会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国际社运史中的三个国际等等。?

例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简表?

名称

颁布时间

主要内容

结果和意义

初税亩

前6世纪初

按亩收税。

促使耕地由国有转向私有。

编户制度

西汉时期

编户齐民依据资产多少承担赋税、徭役、兵役,征税项目有田租、人口税和更赋。

加重了农民负担,养肥了统治阶级。

租庸调制

始于北魏,发展于隋,兴盛于唐

每年交纳一定谷物叫租;交纳定量绢、布,叫调;不服徭役的可纳绢、布代役叫庸(唐起)。

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国家强盛,但未触及地主阶级的利益。

两税法

唐朝?(780年)

每户按资产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和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使唐朝收入有所增加,农民负担相对减轻。

方田均税法

北宋

(1069年)

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

增加国家田赋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一条鞭法

明朝?(1581年)

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起来,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分担。

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摊丁入亩(地丁银)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

1712年,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废除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隐蔽人口现象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表2:?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中的三个国际简表

名称

主要

***

成立时间

地点

意义

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

马克思

恩格斯

1864年

伦敦

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阶段。

第二国际

恩格斯

列宁

1889年7月

巴黎

推动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促进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

列宁

斯大林

1919年3月

莫斯科

指导并推动了世界各国***领导的革命运动的发展。

3、国别史简表:

为了弄清某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将世界各国的历史按主要事件,以表格的形式归纳为简要国别史。这种表格只需列出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在本国历史上发生的影响即可,要求简单,一目了然。(表略)?

(三)比较对照表:

把性质相同或相反的历史事实分成若干历史要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即比较对照表。

1、横向比较对照表:把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外历史事实或世界各国之间的史实进行比较,即横向比较对照表。?

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特点简表?

国别

帝国主义特点

美国

托拉斯帝国主义

英国

殖民帝国主义

法国

高利贷帝国主义

德国

军阀的、容克的、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

俄国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

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2、纵向比较对照表:

把处于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有密切联系的历史事实进行比较对照。如世界史上几次大改革,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比较等等。?

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比较对照表?

名称

起止

时间

爆发形式

爆发根本

原因

作战范围

战争性质

一战

1914—1918年

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

帝国主义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殖民地

主要在欧洲

帝国主义战争

二战

1939—1945年

突然袭击

与一战基本相同

欧、亚、非洲同时进行

初期主要是帝国主义战争,但战争具有反法西斯的解放的性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战争演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四)统计表:

生产经济发展情况,物价变化,战绩等可用数字统计的方式列表,它使某个历史问题具体化。如解释战争时期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抗日战争时期、时期的历次战消灭敌人的人数;国统区“法币”贬值的情况、中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等。目前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类别的统计表成为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表略)

(五)图示表解法:

以简明扼要的图示方法说明某一历史问题,有时不必标明历史年代。?

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 御史大夫

皇帝 — 丞相 —— 郡县(郡守县令)?

\ 太尉

(六)比例年表:

将时间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表示的图表。如中国历史第一册和第二册课后附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就是这种情况。(表略)

二、列表的要求

1、列表要类目明确,系统联贯,类目不清,分不出重点与非重点,也不能体现某一事件的完整性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表格列得是不成功的。

2、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切忌符号繁杂,语句罗嗦,只有这样表格才能起到它的“直观教具”的作用。

总之,历史列表法是一种具有很多优点的学习方法,它着重培养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在高考中的应变能力,它能将散见于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更加系统化,易于掌握,不易混淆,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形成清楚、完整的历史概念,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历史素质和学习水平。

谈谈对高考制度与科举制度的认识

今天,2012年的高考(微博)大片如期上映。对于走上考场的学子来说,如果高考是一场煎熬与考验的话,那么,对高考离他们渐渐远去的人来说,高考,则更多代表着一段记忆或是几番感慨,与青春相伴,和激情相随。

 让我们一起听听三个“过来人”讲述的高考那些事儿,也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关于高考的记忆。

 那样的年华,是的

 龚洁艺(2010年毕业于双十中学,现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大二学生)

 “只差两天就高考了,语文还没背,数学公式忘光了,英语完型还不会,文综作业还没补……”两年前的高考似乎还触手可及。

 考前经过半个月左右的在校放读,高考就隆重地拉开了序幕。第一天早上的语文比较轻松,走出考场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比较尴尬的一点是,我没发现同学嘴里所说的其中文言文素材刚好是以前双十练习卷里的,但这并没影响我的心情,我满怀自信迎接即将面对的第二场考试。

 到了下午,似乎一切都变了。当铃声敲响,发下来的卷子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无论是考卷的难易排序还是题目的类型,和之前熟到倒背如流的印象都不一样。至今还记得当时卷子里还出现了似乎是初中数学才会有的快艇追击、隔着条河给三个点估计对面距离的问题。

 虽然平时通过每天都有的作业、每周一次的考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锻炼了良好的心态,但到了这个时候,还是不免慌张。最后出来的时候我一下子就觉得自己考砸了,而且周边人的脸从早上到现在的“晴转阴”也说明了抱有这种心态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有的女生甚至都哭了。毕竟十年磨一剑,谁也接受不了这个时候“翻船”。

 “考一科放一科”这个道理谁都懂,但走出考场,我的脑子里还惦记着倒数第二题。因为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对是错,所以在回到考场休息室的时候,我就继续埋头做题,关系很好的前桌回头想找我聊天时发现我在做题,瞬间被吓得脸色铁青地走了。

 没几分钟就证明自己确实做错了,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样的结果会让我难以接受,但事实上,我有种心里石头落地的踏实感,尽管有些沮丧。那天晚自习大家比平时更安静,空气中似乎可以闻得见泪水的味道,以至于后来段长都不得不发了一则广播安慰大家。

 我则趁老师轮班的空当找了平时就把我当弟弟似的历史老师“小曹”聊了会天,然后还和往常觉得自己考砸了时一样,和家里通报一声:“爸,数学好像考砸了耶,不过,没事,我很牛啊,明天继续!”我的心态调整得很快,第二天,我感觉文综、英语考得很顺利,结果两门分列全省第一和全省第二。

 从高考成绩出来那时起,我就知道,这次波澜起伏的高考经历注定会在我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而且,会随着时间的发酵弥漫越发迷人的芬芳。现在再回头看看,其实最吸引我的是高考前铺垫的一个个奋斗的夜晚和一整年充实的高三岁月。

 每个人都有过热血的青春,大多数人会在学校里度过,正如我每次给学弟学妹们建议时总会提到的,珍惜一路以来的风景,最终一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回忆。高考不是的出路,但那样的年华,却一定是的。

 考完当天,妈妈生病了

 李敏秀(2011年毕业于厦大(微博),现为厦门某公司职员)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大片上映之时。作为从老资历的学生转变成刚满一年期的职场菜鸟,对于6月7日、8日两天,只看做日复一日劳苦工作的寻常日子,若不是同事偶然提起,大概早就淡忘了2007年这时候的自己,也曾经历了那么一场轰轰烈烈的万人战役。

 说是轰轰烈烈,其实大多是媒体和社会肆意渲染,似乎这么个寻常的考试自诞生之日起便背负了“用以实现人生转变”的关键。于是爸妈哄着,老师逼着,全社会关注着,身为当事人的自己也被周围不寻常的气氛熏陶得加快了心跳绷紧了神经。

 在高三最后的温书假里,我们用最老套的题海战术一遍一遍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而因此聚集起来的一个个战斗小组,在彼此竞争的大环境里却保持了同舟共济的革命友谊,一起做题,一起分析,一起把家搬进了自习室里,复习之余还可以玩笑嬉戏。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高考带给我的收获。

 同在战斗队伍里的还有我们的父母,为了打好高考这场硬仗,他们似乎付出了比我更多的精力。

 记得当时老妈天天变着花样给我增加营养,连终日大大咧咧的老爸在最后冲刺的日子里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脚步一个喷嚏就打断了我做题思路影响心情。倒是身为当事人的我显得散漫而随心所欲,看书做题的间隙总是停不了进食的嘴,复习的日子不光飞涨了应试能力还增重了10斤。

 考完的当日,老妈便生了场大病,像是马拉松长跑之后突然放松了神经就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力。而我,功成之后为了照顾生病的老妈,也正好把复习期间积累起的赘肉重新减下去。

 后来揭榜的时候,小组里的人都各自悲喜着。当时天真地以为高考成绩的高低便是一锤定音地决定了各自未来的命运,经过四年大学生活的洗礼之后,就觉得彼时我们认为的“改变人生的关键”其实并没有为毕业之后的发展提供特别有利的证据。无论是985还是211,抑或是其他名不见经传的院校,其实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记忆里真正关于6月7日、8日两天高考当时的“桥段”已经相当模糊了,回想起来整个过程与平日里无数大考小考无异,倒是高考前后的各路轶闻,在后来每一次的同学聚会里,都成了百谈不腻的话题。

 那才是真正的青春

 林璇(2010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得主,大二学生)

 又是一年高考时。大学懒散的生活几乎模糊了所有不重要的记忆。但是我相信对于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当全社会焦点都放在这场盛大的学术选拔上时,曾经的经历或喜或悲都会涌上心来。

 记得高考前几天学校就开始放假了,所有人都在搬运厚厚的课本和试卷,在教室进进出出,像是很悲凄地清理干净在教室里留存的回忆。依稀记得某天傍晚的自己和同桌在快清空的教室里撕了厚厚的一沓物理考卷,两人念叨要在结束考试以后烧掉所有的书本、试卷来祭奠我们被高中吞噬的青春。撕扯一半的时候,检查教室的教导主任敲门出现,愣在门口估计有半分钟。

 “同学……你们没事吧?”至今都记得那年主任小心翼翼地问,“发泄得差不多就好了。地就别扫了,你们早点回家吧……”

 我们很听话抱着书走了,完全也没有理会身后的教导主任打扫那些被撕得很碎的卷子内心有多纠结,心里就想着活该活该,谁叫你以前检查仪容仪表检查得那么认真?他走远了以后,我们就相互学着主任那像是怕我们被折磨崩溃的语气,哈哈大笑……

 那时其实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压力山大”,倒是每天的地位让我们十分满足,连不苟言笑的班主任都很乐于扮小丑逗我们开心,在家里更是类似神一样就差没有供奉起来。每天都很平静,都在向往着三个月的漫长假期和大学的美好。

 考前一天看考场回来,去了孔庙祈福。我们那儿没有考前大批考生拜祭孔子的习惯,所以那天的孔庙只有三三两两的老人闲庭信步。

 我很虔诚地拜了好久,心里想的却是孔夫子保佑的科目包不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后来和几个朋友在小吃街,除了一个女生郁闷自己明天星座运势很差以外,大家都抱着“要死的话再担心也没有用”的态度走走逛逛,分享着路边卖烧饼的阿姨免费送我们的 “加油饼”,大嚷着说要不要买几张李宇春海报求“春哥”再保佑一下,闹得路人纷纷注目。

 回家以后,喝了妈妈煮的苦菜汤,然后开始了我绵延一周左右类似惊天浩劫的肚子疼。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患了肠胃炎,全家几乎都惊动了,妈妈急得快哭了,到处打电话,在晚上十点左右还是决定去医院挂急诊。家里浩浩荡荡跟了四五个人一起去。看见那阵仗医生就笑了:“小姑娘你明天高考了吧?”

 我点头算是回答,然后身后的“皇亲国戚”就开始七嘴八舌解释起了我肚子疼的起因经过,但是谁也不敢提“万一考不好……”这样的话题,生怕自己一个乌鸦嘴就坏了我的前程。

 打了点滴吃了药就回家歇着了。那几天每当看书看卷的时候就自我催眠:“我不会的就一定不会考到。”然后安安稳稳睡大觉。

 考试的早上肚子又是出奇的疼,在厕所跑进跑出,这时候我才真正感到紧张:难道要被这样的疼痛毁灭梦想么?临近出门,我窝在厕所里哭了。妈妈让我匆匆给老师打了个电话,被开导几分钟就出门迎战了。事后才知道,我出门后妈妈也哭了,明显心情不比我轻松。

 忘了是第几场考试,进考场前,前面走着的一个清瘦女生突然回头大喊了一声“大家加油!”整个小道上突然就像回声谷一样回荡着所有人的加油声,此起彼伏的声音还有大家的笑容突然让我莫名感动,觉得这场全民紧张的“战争”带给我们的青春其实很美好。

 关于高考自然是有很多的苦痛和艰辛,很多高中学子也很憧憬大学的美好。殊不知我们对此都只是报以一笑:你们太年轻了啊!因为有了大学生活这样的参照,回望那年为了梦想而奋斗的过程、生活时而风雨时而阳光却一直充满能量,才会知道,那才是真正的青春。那段经历不是“挨”,而是真真切切的“成长”。

高考复习攻略

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高考制度之比较

{摘要}要用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识我国古试制度的变革和发展,联系现实

{关键词}科举制度、高考制度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这三千年历史长河中,华夏民族孕育了一代代出类拔萃的人才,出现了一个个诗歌史上得奇葩,滋润了一群群中华儿女的心田,承载着一个个朝代的精华。

在这上下三千年历史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也在不断地改变。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

581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将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隋炀帝即位后,大业元年(605)始设进士科,宣告了与旧的以门第为主要依据的选官体制的决裂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

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分、科试的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更加详备,更加完善,并逐渐制度化。

宋代科举沿唐之制又有所变革。扩大取士名额,提高及第后的待遇,采取了锁院、别头试、弥封、誉录、三级评定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乡试、会试、殿试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严格和完善科举制度,形成进士科的空前繁荣。

明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从而促进了科举制发展到顶峰。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二、高考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高考,一般指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到目前为止,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三种形式。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是国家考试之一。高考由国家统一组织调度,国家或省专门组织命题,统一时间考试。高考成绩直接影响所能进入的大学层次,考上重点大学的核心前提就是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什么样的大学至关重要,几乎可以说影响了人的一生。

1949年之前,中国各所大学招生考试的时间由学校决定,并不是同时举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时间安排去不同的大学进行多次高考。

从1970年开始正式开始招生,到1976年结束,1977年后又恢复高考。这些大学生,被统称为“工农兵学员”。 在1970年,只有不到1%的中国人受过高等教育,而大学的录取名额在中国许多地方不到适龄青年千分之一。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推荐过程由于裙带关系而腐败变质。1970年代,百分之七十通过推荐上大学的学生是干部子女或者有政治背景。同时,本科学制从四年缩短到两三年。由于新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授抱怨说一些大学生的水平还不如高中生。据不完全统计: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大学停止招生。到1977年恢复高考,全国各高等院校共招收94万名基于推荐制的工农兵学员。

从2001年起,高考取消年龄以及婚否限制,任何具有适宜文化程度公民均可报名参加高考。高考统一采取笔试方法。截至2011年,根据本省的情况,各省已经起草了多钟高考方案。

三、科举制度的优点和弊端

科举制度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在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也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科举产生出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学者、教育家、外交家,还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科举制度的弊端在于: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朿?;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清政府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束缚科举考试内容。清代科举制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就算在科举被废除以后,它仍然在中国的社会中留下不少痕迹。时至今日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中国大陆的高考中看见。例如分省取录、将考卷写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称高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俱是科举残留的遗迹。

四、高考制度的优点和弊端

1、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科学公平的选拔,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就决定了高考在人们心中的神圣与公平。

2、磨练青少年的意志。高考的备考过程很大程度的磨练了青少年的意志,耐力,这对今后的人生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3、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高考的出现,让中小学教育有了动力,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也不断在提升

4、为农村学子改变自身经济地位提供条件。

5、形成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

6、促进了教育公平。

而高考的主要弊端在于:“高分低能”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分数,文凭学历并不等于能力,高考所造成的过于重视分数,可能导致高分低能。人才市场的竞争,无非就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竞争。

高考的地区歧视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大学是按照省份来分配相应的录取名额的,通常对于本地区考生保留更多的名额,这样就使得本地区的录取分数线相应下降。这种现象对于著名大学集中的北京来说尤为突出。有人批评这是对考生的歧视,网上激烈的争论未间断过,各地学生也多对此愤愤不平,但又只能接受现状。

五、从科举看高考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关系

科举与现代高考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探索科举与学校教育教学关系的历史发展规律入手,看现代高考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关系,可以为当前的高考改革提供历史借鉴,使高考改革有利于中学的育才,大学的选才育才.

选官用人乃国家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与选官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自古就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利与弊是发展现代教育的重要步骤。

总之要用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识我国古试制度的变革和发展。

经验教训:

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

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

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

我们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观念。

联系现实:我国当前推行的考试改革体现了组织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国家职能。我国的考试改革要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原则。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注意对比,古代的考试制度和现在的考试改革有着本质的不同。还要认识“十五”期间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考核评价、流动配置、激励监督的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国古代选管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刘小菊,来自湖南邵阳,现就读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专业是护理。性格温和,爱好广泛,有广泛的交际和不错的语言能力,爱音乐和运动。

求''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最后10天了,哪科弱就复习哪科,把分平均下来。

语文

背,课后题,基础训练的题,都要烂熟于心。作文建议多看看,来不及练了。

数学

找几套题做做,并看看平时自己做错过的题和认为难的题。如果你基础不好,就光看课本,把它嚼透,也能考个八九不离十。

英语

英语比较零碎,多看笔记本,建议多读读阅读,光读,不做!这样可以提高语感。

历史

要背!尤其是那些意义,和所有事件的年代表。在历史书的最后几页有本书历史事件发展流程,好好看看!

政治

看目录,这样翻书快。谁叫政治是开卷呢!

地理

把书上的内容都背熟。很快,也很管用。

生物

生物主要看课本,但不看习题万万不行!

复习技巧

要复习一科,就把它复习到底,不然会冲淡记忆。

祝福

最后,祝你考个好成绩!

上海高考时间2023年具体时间

高考历史复习总提纲

古代部分

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内容:西周时,武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巩固周王朝的统治。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自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作用: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但是到西周后期,由于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落,分封受到破坏,导致出现春秋战国分裂混战的局面。

(2)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大宗)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小宗)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秦——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从秦到清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

3、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影响?

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4、从汉到元(清)政治制度的特点:(1)呈现出两大基本矛盾和斗争: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3)其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5、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证。

消极作用:皇权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明清之际,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英国的光荣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等),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极大妨碍了社会的进步,从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

(1)、耕作方式的变化: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在井田之外出现大量私田。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精耕细作。

2、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生产不计成本、产品比较精美。

(2)主要成就:

冶金技术

冶铜:

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 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技术

冶铁

西周晚期:已能制造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 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

春秋晚期:有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制瓷业

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东汉:技术成熟,青瓷、白瓷;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输往国外; 宋代:瓷窑遍布各地(五大名窑); 元代:制瓷中心景德镇,出现青花瓷; 明清:瓷都—景德镇,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丝织业

距今五六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 战国时期:棉、绢、罗、纱等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汉代:丝绸之路 明清:进入鼎盛时期(1)丝织中心—苏州、杭州 (2)民营丝织业兴盛(3)丝织品工艺精巧,妆花缎、金宝地

3、商业

(1)市的形成与发展:

西汉: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市与住宅区(坊)严格分开,官府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开市、闭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唐代:规模扩大,但市坊仍然分开,仍有时间限制(唐后期在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逐渐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出现了专门的商业机构,如经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市中外商云集。

宋代:商业空前繁荣,市坊界限打破,时间也不再有限制,早晚都可经营。

(2)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

汉代: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五都)

唐代:北方:长安、洛阳,南方:扬州、益州(成都)、外贸港口:广州

宋代:北宋:开封,南宋:临安(杭州)

元:大都、杭州、泉州

明清:北京、南京、苏州、杭州

著名商帮:徽商、晋商(票号)

(3)中国古代商业有哪些特点?

A、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B、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C、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D、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4、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1)影响:重农抑商:阻碍工商业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海禁政策: 积极:一定程度抵制了外来侵略。; 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阻碍科技进步,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它们被称为“诸子百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他们认为理想的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他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潜心办学和著述,整理六经,成为新学派的创建人,是后世的“至圣先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

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到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A、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B、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C、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D、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采取了三点具体措施:

其一,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其二,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其三,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汉武帝以后成为了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北宋程颐、程颢的思想:(1)“天理”是万物的本源;(2)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3)“仁”与万物俱生。

南宋朱熹的思想:(1)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先于气而存在。(2)心性论,心统性情,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2)王阳明的新学

思想主张:心即理,人心便是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其最大特点就是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

4、明清之家的儒学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

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2、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上海高考时间2023年具体时间是:6月7日。

1.高考的历史

高考制度最早出现在清朝光绪初年,而今天的高考起源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并逐步向全国推广,逐渐成为中国考试制度中的重中之重。高考旨在选拔出未来国家中坚力量,同时也给予普通市民获取升学进入大学的机会。

2.高考的科目和时间

高考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必考科目,以及文科和理科各两门选考科目,根据所学文理科分类,其中选择选考科目的时间可以从高二下开始,而基础的三科则是三年的高中夏季来备考。高考通常在每年的6月份举行,考试持续两天,每天各一个半天,共计九个小时左右。

3.高考的重要意义

高考考试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性,由于高考分数是获取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遍标准,使得高考成绩被看作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是否有能力进入名校的重要标准,也因此带来了社会舆论和个人精神压力。

4.高考改革

为了缓解高考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针对高考制度的改革措施。其中最显著的一项就是“3+X”改革,即取消省级统考,“3”代表全国卷三科定额测试,而“X”则代表各省自主命题科目。

同时,走向多样化的招生,投入更多教育资源培养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

5.总结

总之,高考是中国全国性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是中国考试制度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每一个参与高考的学生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所有学科内容都包括在内的考试取分是决定未来升学机会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高考改革,并不断地推陈出新,以减轻学生精神压力,引导学生发展其擅长的方向,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走向多样化招生等方面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文章标签: # 高考 # 历史 # 发展